防雷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全面解析

 文章资讯    |      2025-11-10 11:54:16

防雷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若干技术要点,通过规范操作即可保证工程质量。接地装置作为防雷系统的基础环节,其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测量时应选用专业接地电阻测试仪,确保测试点表面无锈蚀且接触良好。当测量结果超出标准范围时,可采取增加接地极数量或使用降阻剂的改善措施。降阻剂需严格按配比要求充分搅拌后均匀灌注在接地极周围,不得随意覆土处理。接地极布置间距宜保持5米以上,避免因屏蔽效应影响散流效果。

接地线路连接须采用连续焊接或专用连接器。焊接作业要求满焊处理,焊后需清除焊渣并涂刷防锈涂层。若采用螺栓连接,接触面应打磨光亮,加装镀锌垫片并达到规定扭矩值。需特别注意防雷接地系统必须采用独立并联连接方式,严禁采用串联形式接入接地干线。

接闪器安装需依据滚球法进行计算确定设置位置和高度。避雷针安装垂直度偏差需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多支避雷针布置时应通过计算确保保护范围全覆盖,消除防护盲区。避雷带应沿建筑易受雷击部位敷设,屋脊、檐角等位置需实现平滑过渡,避免出现直角弯折。

引下线敷设应优先利用建筑结构柱内主筋,但需确保电气贯通性能。单独敷设时应选择最短路径,减少弯折角度。引下线间距宜均匀布置,一般控制在18米范围内。安装位置需避开出入口及人行通道,保持不少于3米的安全距离。

等电位连接作为重要环节需严格执行。所有金属管道及设备外壳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连接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铜质导线,连接处经打磨处理后采用防松脱不锈钢螺栓紧固。卫生间、设备机房等特殊区域必须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装置。

浪涌保护器安装应遵循分级配置原则。总配电箱设置一级保护,分配电箱装设二级保护,重要设备前端安装三级保护。保护器接地线长度不得超过0.5米,且保持平直敷设。连接线径需符合规范要求,一级保护采用16平方毫米以上导线,二级保护采用10平方毫米,三级保护采用6平方毫米。安装时需配套设置相匹配的后备保护装置。

材料选用必须符合标准规范。接地极应采用热镀锌钢材,确保镀锌层完整均匀。铜质材料须选用紫铜材质,严禁使用电解铜替代。所有连接件均应具备防松脱特性,避免使用普通螺栓螺母。

施工过程应完善记录制度。每个测试点的电阻测量值、连接部位状况均需留存影像资料。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完成拍照存档,这些资料将作为后续检测维护的重要依据。

常见问题处理需掌握正确方法。接地电阻超标时应优先检查连接点接触状况,往往因接触不良导致测量值异常。若仍未改善可考虑加深接地极埋深或选用化学降阻材料。避雷针保护范围不足时不宜单纯增加高度,可通过增设避雷针数量实现保护范围扩展。浪涌保护器频繁损坏需核查选型参数是否正确,接地系统是否完好。

防雷工程质量取决于细节处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每道工序,才能确保工程达标。防雷工程关乎生命财产安全,任何质量瑕疵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就能建造出安全可靠的防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