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工程竣工验收是保障建筑物在雷电活动期间安全运行的重要程序。防雷工程远不止是安装避雷针,而是一个涵盖外部防雷、内部防雷、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等多个技术环节的综合性工程。验收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规定,确保每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
验收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完整。需要收集设计图纸、施工过程记录、材料合格证明、隐蔽工程验收文件等全套工程资料。接地装置的施工记录需要特别关注,由于该部分工程位于地下,完工后难以直接查验,因此施工阶段的记录和影像资料尤为重要。所有防雷产品必须提供由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采购时还需确认产品是否处于有效使用期内。
外部防雷装置的验收应当从接闪器开始。避雷针和避雷带应当安装稳固,表面无锈蚀损坏。避雷带需沿屋角、屋脊及其他易受雷击部位敷设,支架间距不应超过1米,转角处的支架应设置在距转角中心0.5米范围内。对于采用金属屋面的建筑,需核实其屋面厚度是否达到4毫米以上,如未达到仍需安装专用接闪装置。
引下线的检查是验收中的重要环节。明敷的引下线应保持平直,避免出现急弯,固定支架的间距控制在2米以内。当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查验施工过程中焊接质量的影像记录。重要建筑物的引下线间距不应超过18米,且应保持对称布置。每根引下线距离地面0.3至1.8米处需设置断接卡,以便后续检测维护。
接地装置的验收具有特殊重要性。需要使用经过检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值,其中一类防雷建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不大于20Ω,三类建筑不大于30Ω。测试工作宜选择在干燥天气条件下进行,采用标准的三极法进行测量。对于共用接地系统,必须确保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和信息系统接地均可靠连接至同一接地装置。
等电位连接的检查工作容易被忽略,然而这却是防范雷电电磁脉冲危害的关键措施。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都应在入口处进行等电位连接。卫生间、设备间等重要场所需要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箱,其连接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毫米。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验收需要特别仔细。总配电箱应安装Ⅰ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分配电箱安装Ⅱ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终端设备前端安装Ⅲ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需要检查浪涌保护器的更大持续工作电压是否与线路电压相匹配,标称放电电流是否满足防护要求。
信息系统机房的防雷验收要重点关注信号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情况。所有进出机房的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监控线路等信号线路都应在接口处安装相应规格的信号浪涌保护器。机房的防静电地板支架应通过铜带连接形成等电位网格,网格尺寸控制在3米×3米以内。
验收过程中必须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设备。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浪涌保护器测试仪等仪器都应在检定有效期内。测量时需要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避免在雨雪等不利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外检测。所有检测数据应当如实记录,形成完整的检测报告文档。
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必须彻底到位。常见的问题包括接地电阻值超标、焊接质量不合格、浪涌保护器选型错误等。整改完成后必须重新进行检测,直至所有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特别要注意对焊接部位补刷防锈漆,明敷引下线应涂刷黄绿相间的识别标识。
竣工资料的归档工作需要保证完整性。除常规的竣工图纸外,还应包括防雷装置布置图、接地装置敷设图、等电位连接示意图等专项图纸。所有材料的合格证、检测报告应当整理成册,便于后续维护查询。
防雷工程的定期维护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建议在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特别是在遭受雷击后要及时检查防雷装置的工作状态。需要建立完善的防雷装置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测和维修情况,确保防雷装置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防雷工程验收绝非形式上的程序,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措施。验收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格证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建设单位应当重视验收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只有严格把好验收这一关键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建筑防雷的安全可靠。

短信咨询
咨询电话
在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