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整改技术措施详解

 文章资讯    |      2025-08-20 12:58:34

防雷设施作为建筑物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各类防雷设施普遍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点,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系统整改。

接地系统的优化改造是防雷整改的首要任务。专业检测时应当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确保阻值控制在10欧姆以内。当遇到接地电阻超标情况时,可采取多管齐下的解决方案:增加镀铜接地极数量,采用直径16mm、长度3米的铜包钢材料,按照梅花形布置打入地下,相邻接地极间距保持6米以上。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可选用长效型化学降阻剂,施工时需注意将降阻剂充分包裹接地极,并做好防水处理。

接闪装置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采用滚球法计算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时,要特别关注建筑物突出部位的覆盖情况。高层建筑建议选用提前放电式避雷针,安装高度应超出保护对象2米以上。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接闪器与周边金属构件的安全间距,最小距离不得低于0.6米。常见的设计缺陷是将接闪器与广告牌、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距离过近,这种布局必须予以纠正。

引下线系统的整改需要重点关注连续性检测。使用毫欧表测量引下线各段之间的过渡电阻,确保其值不超过0.03欧姆。对于利用建筑钢结构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情况,必须使用专用测试仪检测各钢柱之间的电气连通性。连接部位应采用搭接焊工艺,搭接长度达到12厘米,焊接完成后立即涂刷两道防锈漆。检测中经常发现引下线被装修材料包裹或人为截断的情况,这类隐患必须彻底排除。

等电位连接系统的完善是防雷整改的关键环节。采用四端子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各等电位连接点的接地效果。金属管道入户处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箱,使用25mm²镀锡铜编织带进行连接。现代建筑中的玻璃幕墙金属框架、电梯导轨等部位往往被忽视,这些部位都需要补充等电位连接,连接导体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²。施工时要注意保持连接导体的平直,避免出现锐角弯折。

浪涌保护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分级实施。电源系统防护应采用三级配置方案:在变压器低压侧安装Ⅰ级试验的浪涌保护器,通流容量不低于25kA;楼层配电箱安装Ⅱ级保护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40kA以上;重要设备前端安装Ⅲ级精细保护的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防护要根据传输特性选择适配的浪涌保护器,网络信号线路应选用插入损耗小于0.5dB的专用保护器。所有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必须采用最短路径连接,建议使用35mm²的多股铜导线。

防雷设施的周期性维护必须建立标准化流程。外观检查应包括接闪器锈蚀情况、引下线机械损伤、连接点松动等项目,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连接部位的温度异常。电气性能检测应使用经过检定的专用仪器,接地电阻测试宜在干燥季节进行,并记录当时的气候条件。对于易燃易爆场所,检测周期应当缩短至每四个月一次,检测项目要增加跨接电阻和绝缘电阻的测量。

特殊场所的防雷整改需要采取专项措施。加油站储罐区的防雷接地应形成环形接地网,使用40×4mm的镀锌扁钢作为水平接地体,所有金属管道法兰跨接电阻不大于0.03欧姆。通信基站要在馈线窗处安装高频信号浪涌保护器,天馈线接地使用专用接地夹。数据中心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格,采用30×3mm的铜排构建网格结构,机柜接地线径不小于16mm²。

防雷检测报告的整改落实需要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检测机构出具的不合格项整改通知书应当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使用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整改督办。整改过程中要留存完整的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特别是隐蔽工程的影像资料。整改完成后必须由原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复检项目要涵盖所有不合格项,并扩大抽查比例。

防雷整改工程的实施必须确保专业规范。施工单位应当具备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双资质,施工人员需持有防雷装置检测或施工资格证书。重要部位的施工要实行监理旁站制度,特别是接地装置的埋设、等电位连接的施工等关键工序。工程验收时要核查所有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必要时对关键材料进行抽样送检。

防雷安全培训应当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要包括雷击事故案例分析、防雷设施工作原理、日常检查要点等实用知识。重点岗位人员要掌握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等基本检测技能。单位应当每半年组织一次防雷应急演练,模拟雷击导致设备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流程,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防雷设施的有效性提升需要采取系统化方法。从接闪装置的优化布置到接地系统的深度改造,从等电位连接的全面完善到浪涌保护的科学配置,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撑。整改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各子系统之间的配合关系,确保防雷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更优。

不同地区的防雷整改要结合地域特点。多雷暴地区应当适当提高防护标准,接闪器保护范围要留有足够裕度。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要重点做好接地系统的降阻处理。可以咨询当地气象防雷中心,获取近十年的雷电密度分布图,作为整改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防雷设施的整改效果需要通过定期检测来验证,建议建立完整的防雷设施档案,记录历次检测数据和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