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电气设施防雷检测助你的设施避开雷电危害

 文章资讯    |      2025-07-18 14:47:41

检测电气设施防雷性能前,需做好充分的工具准备,这是保障检测精准性与安全性的基础。核心设备中,接地电阻测试仪应优先选择数字式,其精度需达到±1%,测试范围覆盖0-20Ω,足以应对多数场景的检测需求。万用表需配备蜂鸣档,便于快速检测线路通断;钢卷尺应选用3米以上规格,用于测量接闪器间距及接地体埋深;小锤则可用来敲开接地体周围的硬土,以便清晰观测锈蚀情况。安全装备同样不可或缺,绝缘手套需符合10kV以上耐压标准,绝缘鞋鞋底厚度不低于6mm,同时需准备护目镜,防止检测过程中锈蚀碎片溅入眼睛造成伤害。

出发前的工具校准环节至关重要。接地电阻测试仪需用标准电阻箱进行校准,具体操作是将测试仪接线端连接4Ω标准电阻,此时显示值应在3.96-4.04Ω之间,若超出该范围,需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万用表的蜂鸣档需通过测试已知通断的导线进行验证,导通时应发出蜂鸣声,断开时则无声音,以确保通断判断的准确性。工具检查完毕后,需制定一份《现场检测清单》,清晰标注待检测设施的名称、位置及关键参数,避免出现漏检情况。

到达检测现场后,首先需进行全面勘察。站在距离设施5米外的位置观察整体布局,详细记录周边环境信息:若30米范围内存在高于检测设施的建筑,如10米高的厂房,需判断其是否会对避闪器形成遮挡;当附近有架空线路时,需测量线路与设施的水平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可能存在反击风险。同时,需查看设施的运行状态,对于变配电室、配电柜等带电设备,要确认是否可进行停电检测,若必须带电操作,需提前准备长度不低于1.5米的绝缘操作杆,并安排专人全程监护。

接闪器作为防雷的道防线,外观检查需细致入微。避雷针顶端的针尖若出现熔化、变形现象,说明曾遭受直击雷侵袭,需及时更换新针尖,且针尖材质应选用不锈钢,直径不小于12mm。对于避雷带(网),需用钢卷尺实测其支撑间距,平屋顶上的避雷带支撑间距应控制在1-1.5米之间,间距过大会导致避雷带下垂,影响接闪效果。

焊接部位是接闪器检查的重点区域。避雷带转角处的焊接长度需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例如φ10mm的圆钢,焊接长度至少为100mm,且必须进行双面施焊。用小锤轻敲焊缝时,若出现剥落、裂缝等情况,需重新焊接,焊接完成后需涂刷两道防锈漆,道为红丹底漆,第二道为银粉面漆。当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需检查屋面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每50平方米至少应有一个连接点,采用螺栓固定时需添加弹簧垫圈,防止松动。

引下线的数量和布局直接影响导电效率。当建筑物周长超过25米时,引下线数量不得少于2根,且需均匀分布,例如周长50米的建筑,引下线间距应不超过25米。沿墙面敷设的引下线,需用钢卷尺测量其与窗户、门的距离,该距离需不小于0.5米,以避免雷电侧击时对人体造成伤害。

引下线的导通性测试可使用万用表蜂鸣档进行。将红表笔连接接闪器,黑表笔连接引下线底部,若蜂鸣器发声,说明导通良好;若不发声,则可能存在断点。此时需分段检测:从引下线中间位置剥开一小段绝缘层(仅露出金属部分),分别测试上段和下段,快速定位断点。发现断点后,若因锈蚀导致,需截除锈蚀段,用同规格圆钢接续焊接,例如原引下线为φ8mm,接续时也需使用φ8mm圆钢,搭接长度不小于6倍直径,焊接完成后需做好防腐处理。

接地装置的检测需从接地体外观开始。用小锤清除接地体表面的泥土,露出10cm以上长度进行观察,若镀锌层出现剥落,且锈蚀深度超过原厚度的1/3,需及时更换接地体,优先选择热镀锌角钢,规格为50×50×5mm,长度2.5米。测量接地体埋深时,从地面到接地体顶部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6米,若不足则需填土加高,或更换更长的接地体进行深埋。

接地电阻测试需选择土壤含水率适中的时机,雨后2-3天为更佳,避免在干旱或积水时进行测量。测试时,将接地电阻测试仪的E端连接接地体,P端连接距接地体20米的辅助电极,C端连接距接地体40米的辅助电极,电极插入土壤的深度需不小于40cm。按下测试键,待数值稳定后读取结果,其中变配电室的接地电阻需不大于4Ω,普通电气设备需不大于10Ω。若测试结果不达标,可在接地体周围埋入降阻剂,用量为每米接地体不少于20kg,或增加接地体数量,新增接地体与原接地体的间距需不小于5米。

浪涌保护器(SPD)是内部防雷的关键部件。首先需检查其安装位置,应位于配电柜进线端,且距离设备电源入口不超过5米,若距离过远需加设第二级SPD。SPD的标称放电电流(In)需根据区域雷暴情况选择,雷暴高发区(年雷暴日不小于40天)应选用In不小于20kA的产品,普通区域选用In不小于10kA的产品即可。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试SPD的漏电流时,红表笔接SPD输入端,黑表笔接输出端,正常情况下漏电流应不大于20μA,若超过30μA则说明SPD已老化,需立即更换。同时,需观察SPD的指示窗口,绿色表示正常,红色或无色则需更换。更换时要先断开上级电源,使用绝缘扳手操作,且新SPD的型号、参数需与原产品保持一致。

内部线路的屏蔽与接地同样不可忽视。需检查电缆是否穿金属管,金属管两端需进行接地处理,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金属管的接地电阻,结果应不大于10Ω。配电箱的金属外壳需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时,接触面需去除油漆、氧化层,并添加镀锌垫片,拧紧后用万用表蜂鸣档测试,确保外壳与接地干线之间导通良好。

检测过程中,数据需当场记录,采用表格形式标注设施名称、检测项目、实测值、标准值及是否合格。发现问题需立即标记,例如“避雷带焊接虚焊”“SPD漏电流35μA”等,并拍摄照片存档。

整理检测报告时,需按照“问题描述-影响分析-整改方案”的结构编写。针对接地电阻超标的问题,可描述为“变配电室接地电阻实测12Ω(标准≤4Ω),雷雨时可能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建议新增2根2.5米长镀锌角钢接地体,与原接地体焊接连接,间距5米,埋深0.6米”。整改方案需具体到材料规格、操作步骤和完成时限,以便于执行。

最后需建立检测档案,将本次检测的工具校准记录、现场照片、数据表格和整改报告装订存档,下次检测时调出对比,观察设施防雷性能的变化趋势。雷暴季节(每年4-9月)前需再次进行检测,确保电气设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