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午后突然刮起带着潮湿气息的大风,远处雷声像闷鼓般滚过你刚把洗好的衬衫挂到阳台,抬头就看见天边乌云压得低到要贴住楼顶。这时候别忙着拽衣服,反应要做的,是立刻退回到客厅,把所有门窗严严实实关上。不是怕雨飘进来,是怕球形雷那种像火球一样的雷电,会顺着敞开的缝隙钻进屋里,碰到窗帘、沙发就能烧起来。关完门窗,第二件要抢时间做的事,是把所有插在插座上的电器插头拔掉:手机充电器、路由器、空调电源线,哪怕电视还在放着你追的剧,也别犹豫雷击的电流是瞬间的,哪怕留一个插头没拔,都可能顺着电源线窜进家里引发短路着火。你可能会想“就一会儿,应该没事吧?”但比起换一台电视,拔插头的10秒能保住整间屋子的安全。
要是这时候你正在卫生间洗澡,听见雷声从通风口灌进来,立刻关掉热水器不管是电的还是燃气的。水管是金属的,会导电,雷击可能通过户外的主水管传到你家浴室,哪怕你没碰水龙头,湿淋淋的身体也会成为电流的“通道”。洗完澡的人也别着急碰金属毛巾架、暖气片,这些都是屋里的“导电体”,雷暴天里尽量离它们远点儿,躲到卧室的床尾或者客厅的沙发后面这些地方没有埋墙的金属管道,相对安全。
如果雷暴突袭时你在户外,比如在公园跑步、楼下取快递,最危险的不是雨,是“成为制高点”。千万别跑跑步时你的重心比站着高30厘米,相当于把自己变成了“避雷针”。要立刻找低凹的地方蹲下来:比如路边排水沟旁(避开积水,水导电)、草坪里的土坑,或者两栋楼之间的低矮花坛。蹲的时候必须并拢双脚,双手抱膝,低头这样能把身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降到最小,避免“跨步电压”(雷电打在旁边地面,电流从一只脚传到另一只脚,直接击穿心脏)。别躲在大树下,哪怕这棵树有三层楼高也不行树比你高,雷电会先打树,然后顺着树干传到地面,你站在树旁边,相当于把自己放进了电流的“路径”里。也别躲在孤立的报刊亭、广告牌下,这些“孤导体”就像插在地上的金属杆,雷电最喜欢“找”这种目标。
要是你在爬山,刚爬到半山腰就遇到雷暴,赶紧往山下走山顶、山脊、悬崖边都是雷电的“优先打击区”,哪怕你觉得“就差几步到顶了”,也别逞能。如果周围有山洞,可以躲进去,但要站在山洞中间位置,别靠近洞口(洞口容易进球形雷),也别碰山洞里的潮湿石头石头里的水分会导电,万一雷电打在山洞附近,电流会顺着石头传过来。
开车时遇到雷暴其实不用慌汽车是相对安全的“法拉第笼”。金属车身会把雷电电流导到地面,不会伤到车里的人。但要注意三点:别开车窗,别碰方向盘、换挡杆这些金属部件,也别用手机充电或接电话(不是因为信号引雷,是充电线连着电源,可能把电流导进车里)。要是感觉车身被雷击了(比如听见“啪”的巨响、看到车身冒火花),别立刻下车等雷暴过去再下,否则脚接触地面、身体碰车身,会被“接触电压”电到(车身上的电流通过你传到地面)。
最关键的是,若看到有人被雷击倒,先别急着冲上去扶步是确认周围环境安全:有没有再次雷击的可能?有没有倒塌的树枝、广告牌?确认安全后,立刻检查他的呼吸和脉搏:把耳朵凑到他鼻子旁,感受有没有气流;摸他的颈动脉(脖子侧面,喉结旁两指处),有没有跳动。如果没有呼吸和脉搏,马上做心肺复苏(CPR)雷击最常导致心脏骤停,每耽误1秒,生存概率下降10%。CPR的做法很简单:让伤员平躺在硬地上(水泥地、柏油路,别放草坪或沙发),双手叠放在他胸骨中下部(两乳头连线中点),手臂伸直,用身体重量往下压,频率要快(每分钟100-120次),压深5-6厘米(大概成年人拳头高度)。每压30次,做2次人工呼吸:捏紧他的鼻子,用嘴包住他的嘴缓慢吹气,看到胸部起伏就行不用吹太大劲,不然会吹破肺。要是旁边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刻拿过来用AED会自动检测心脏节律,需要电击时会语音提示“请远离患者”,按提示做就行,哪怕没学过也能救到人。
被雷击的人可能会有烧伤(皮肤焦黑、起水疱),这时候别涂任何药膏,也别挑破水疱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或毛巾盖住烧伤处,避免感染。然后赶紧打120,打电话时要讲清楚:“XX路XX小区门口,有人被雷击,现在无呼吸,正在做CPR,请尽快来。”别加多余的话,急救人员需要的是位置和现状,不是你的猜测。
雷暴过去后也别放松。先检查家里电路:看电表箱的空气开关有没有跳闸。要是跳闸了,先拔掉所有电器插头,再合闸如果合闸后又跳,说明电路短路,别再试,找专业电工修,别自己拆电表箱。要是电器被雷击(比如电视屏幕碎、路由器冒烟),别用手碰,先关总电源,再用干燥抹布盖住,等电工处理。
还有屋顶的避雷针要是雷暴后发现避雷针弯曲、接地电线断了,立刻找专业防雷公司修,别自己爬屋顶。避雷针的作用是把雷电引到地下,接地不好反而会引雷进家,更危险。
最后想澄清几个误区:“雷雨天不能用手机”室内用手机安全,但别充电;户外别打电话,不是因为信号引雷,是你盯着手机会忽略周围危险(比如没看到旁边的大树)。“雷雨天要穿胶鞋”胶鞋绝缘但挡不住雷电高压,关键是躲对地方,不是靠穿什么。
雷击可怕,但大部分危险能避免记住“关门窗、拔插头、蹲低身、做CPR”这几个立刻能做的动作,比背理论有用。平时把这些告诉家人:教孩子“雷雨天别躲大树下”,教老人“雷雨天别用热水器”,这些小提醒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一命。
其实最核心的不是“懂多少”,是“反应快”雷暴来了,别犹豫、别贪心(比如非要收完衣服),先护好自己和家人。毕竟,比起没完成的事,活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