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施安装检测标准详解安全要点你必须知晓

 文章资讯    |      2025-07-18 14:19:50

防雷设施的选型需结合建筑类型与环境特点灵活确定。直击雷防护装置多用于厂房、仓库等空旷区域的建筑物,这类场所因周围遮挡物少,易直接遭受雷击;感应雷防护装置则更适合办公楼、数据中心等电子设备密集的场所,能有效削弱雷电电磁脉冲对精密设备的干扰;接地系统是所有防雷设施的基础,无论建筑类型如何,都必须配备,其核心作用是将雷电电流安全导入地下,避免电流积聚造成危害。

接闪器的材质选择以热镀锌圆钢或扁钢为优,其中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毫米,扁钢需满足厚度不小于4毫米且宽度不小于12毫米的要求。安装在建筑物屋顶时,需确保接闪器高出屋顶更高物体0.5米以上,针体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米以内,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范围。焊接部位需采用搭接焊工艺,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扁钢则为宽度的2倍,且必须进行三面施焊,焊后需及时涂刷防锈漆以防止锈蚀。若屋顶存在太阳能板、卫星天线等设备,接闪器边缘与这些设备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米,避免雷电反击对设备造成损坏。

引下线应选用与接闪器相同材质的导体,圆钢直径不小于10毫米,扁钢截面不小于25毫米×4毫米。沿建筑物外墙明敷时,需保持垂直走向,间距均匀分布,每根引下线的间距不宜大于18米,以确保电流传导的均匀性。引下线与墙面的距离应控制在15-20毫米,固定支架的间距为1.5-2米,在转弯处需加密至0.5米,增强固定稳定性。引下线与金属门窗、管道的距离需大于1米,若受空间限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需用绝缘材料进行隔离,防止雷电击穿间隙引发危险。

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若采用热镀锌扁钢,截面需不小于48毫米×4毫米;垂直接地体选用热镀锌角钢时,规格不小于50毫米×50毫米×5毫米,长度为2.5米。水平接地体的埋深应不小于0.8米,以避开表层土壤的干扰和外界破坏;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为其长度的2-3倍,通常取5米,避免相互之间的电流屏蔽影响。接地体的连接需采用焊接,焊接要求与引下线一致,确保导电性能良好。接地电阻值需根据建筑物类型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不大于10Ω,易燃易爆场所因安全要求更高,电阻值不大于4Ω。

浪涌保护器(SPD)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需分级安装。级安装在总配电箱进线处,应选用Imax≥40kA的产品;第二级安装在分配电箱,Imax≥20kA;终端设备前端安装第三级,Imax≥10kA,通过分级防护实现对不同层级设备的保护。SPD应串联空气开关或熔断器,其额定电流需为SPD更大放电电流的1.5倍以上,防止SPD故障时引发电路问题。接线时,引线长度需小于0.5米,采用多股铜芯线,截面积不小于10平方毫米,且与相线、零线的连接需牢固可靠,并做好清晰标识,便于后期维护识别。

防雷设施检测前,需全面收集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图纸、过往检测报告、设备参数等资料,仔细核对设施型号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确保检测工作有明确依据。同时,准备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仪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其中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分辨率应达到0.01Ω,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现场检测首先进行外观检查,重点查看接闪器有无变形、锈蚀,引下线是否存在断裂、松动情况,接地体连接处是否脱焊,SPD表面有无烧灼痕迹、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对于焊接部位需特别关注,若发现锈蚀面积超过30%,需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锈蚀进一步扩大影响导电性能。

接地电阻测试采用四极法,将电流极与电压极分别布置在距离接地体20米和40米处,避开地下金属管道、电缆等干扰源,避免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测试前需清除接地体周围的杂物,确保电极与土壤接触良好,重复测试3次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减少偶然误差。若测试值超过标准,需检查接地体是否腐蚀、连接是否可靠,必要时通过增加接地体数量来降低电阻。

浪涌保护器测试需用万用表测量其两端电压,正常情况下应接近0V,若显示为电源电压,说明SPD已失效,需及时更换。用绝缘电阻表检测SPD的绝缘电阻时,数值应大于100MΩ,否则表明其绝缘性能下降,无法正常工作。同时,需检查SPD的连接线是否存在过热现象,空气开关是否能正常动作,确保保护功能有效。

检测发现问题后,需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接地电阻超标时,除增加垂直接地体或使用降阻剂(将降阻剂与接地体充分混合后埋入地下)外,还可采用深井接地方式,在地下20米以上钻孔,放入垂直接地体并灌注降阻泥浆;若土壤电阻率过高,可进行换土处理,填入低电阻率的黏土、泥炭等材料。SPD失效需及时更换,更换时需先断开上级电源,选用同型号产品以确保参数匹配。引下线松动的,需重新紧固或焊接;锈蚀严重的应更换,更换长度需超过锈蚀部位上下各0.5米,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整改完成后,需编写详细的检测报告,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测试数据、不合格项及对应的整改措施,并附上测试原始记录和现场照片,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报告需经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存档保存至少5年,为后续检测和维护提供参考。

SPD频繁失效可能是选型不当导致,需根据当地雷暴活动强度调整参数,在多雷区应提高SPD的标称放电电流;也可能是安装位置错误,需重新规划接线,缩短引线长度以减少电感影响,提升保护效果。

引下线与其他金属构件接触时易产生火花,存在安全隐患,需加装绝缘套管,套管长度不小于1米,厚度不小于2毫米;若距离过近无法隔离,可将金属构件与引下线连接形成等电位,消除电位差避免火花产生。

定期维护是确保防雷设施长期有效的关键。每年雷雨季节前需进行全面检测,对SPD进行通断测试,清理接闪器、引下线上的杂物,重新涂刷防锈漆;每次雷雨过后,需及时检查设施有无损坏,特别是SPD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在下次雷电来临时能正常发挥作用。通过定期维护,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保障防雷设施的可靠性。